

其他資訊
作者以一隻小蚯蚓的觀點,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了學校、家庭、朋友之間的生活點滴,還有對自我、未來的想法;全文詼諧幽默,插畫生動有趣,除了以擬人化的角度介紹蚯蚓的特色(幫助地球呼吸、頭和屁股長得一個樣、會吃掉回家功課?}..)外,更帶出「生物多樣性」的概念,讓讀者從不同族類的立場,重新對習以為常的論點有了新的思考與判斷(人類的樂趣──釣魚、玩跳房子,卻是蚯蚓的災難;人類丟棄的垃圾,在蚯蚓生活中卻極富實用價值)。《蚯蚓的日記》兼具圖畫書與日記的魅力,讓孩子從另一種生物──有別於他們熟悉的哺乳動物──的角度來看世界。它的迷人之處,便在於即使故事主角和我們是如此的不同,卻有如鄰家男孩般的親切:他和我們一樣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事、有改不掉的小習慣、會作惡夢、會調皮搗蛋、偶爾和朋友吵吵鬧鬧、對未來也有番遠大的理想;雖然渺小,但不會因此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。故事不僅與讀者產生了連結,也帶來了樂觀、正向、多元的思考。本書從蚯蚓本身的特色,以及擬人化的趣味,不但可以讓孩子在翻閱的過程中享受「異中有同」的樂趣與共鳴,「日記體」的形式,更是一個用圖文記錄自己生活的鮮活示範,讓孩子運用附贈的小日記本,從父母的陪伴、引導和鼓勵中,發掘另一個可以自由表達自我的方式和天地。
作者: 朵琳?克羅寧
新功能介紹- 出版社:上誼文化公司減肥方式ppt
新功能介紹 - 出版日期:2004/04/01
- 語言:繁體中文
其他新聞
▲楊俊瀚。(圖/記者季相儒攝)下同
記者魏立信/台北報導
國內男子100公尺、200公尺紀錄保持人,「台灣最速男」台體大楊俊瀚10日在全大運公開男200公尺以20秒66摘金,儘管未能再破全國紀錄,但對於自己本屆的表現,他感到相當滿意。
楊俊瀚8日在全大運公開男100公尺跑出10秒22的驚人成績,打破易緯鎮在2012年締造的10秒28全國紀錄,加上前年在全運會締造的200公尺20秒53全國紀錄,1人就包辦兩項國內紀錄。
不過才剛傷癒復出,加上已跑完100公尺、4X100公尺接力賽事,楊俊瀚坦言雖想再破自己的200公尺全國紀錄,但賽前就感到舊傷疼痛,只能以保護自己的方式去跑。
儘管實力略有保留,楊俊瀚仍以20秒66摘金,並打破自己去年締造的大會紀錄20秒81,「雖然沒破全國,但看到成績我很開心,這次的表現我非常滿意,但在練習、備戰的過程中仍有不足,我會繼續改進。」
今年度的重頭戲台北世大運即將來臨,已經達參賽標準的楊俊瀚也早就設立好世大運目標,「跑出自己該有的水準,拚獎牌留在台灣!」
?接收更多精彩賽事,歡迎加入《ETtoday運動雲》粉絲團
減肥方式
#NEWS_CONTENT_2#
▲子宮外孕嚴重恐休克,引發生命危險。(圖/達志示意圖)
記者趙于婷/台北報導
人工受孕有發生子宮外孕風險,但其實夫妻自然同房也是一樣有機會發生的,發生率也會隨著年齡層增加。婦產科醫師指出,輸卵管發炎、骨盆腔發炎、子宮感染,甚至連避孕後懷孕都是子宮外孕的危險因子。
婦產科醫師蔡鋒博指出,日前曾遇到一名31歲婦女做完人工授精,自己在家驗到懷孕以後,就自行在住家附近婦產科產檢,沒有按時回做試管嬰兒的原婦產科追蹤,懷孕7週時,突然在家昏倒緊急送醫,發現是子宮內外孕出血,導致休克,醫師緊急手術切除一側輸卵管,並輸血1000c.c,幸運的是子宮內雙胞胎有保住。
子宮外孕發生率高嗎?蔡鋒博表示,就算夫妻自己自然同房一樣也有機會發生子宮外孕,機率在一般人是1.5-2%,子宮外孕休克至死機率約3.8/10000。而年紀越大,發生率也越高,蔡鋒博指出,35-44歲發生子宮外孕機率是15-24歲女生的3-4倍,若之前有過子宮外孕,下次懷孕子宮外孕機率則增加10倍。
蔡鋒博提醒,目前子宮外孕必須靠抽血和超音波診斷,一旦輸卵管破裂導致內出血,血壓和血紅素過低時,仍必須盡快手術保命。另外,他也提出三大子宮外孕危險因子。
【子宮外孕三大危險因子】
1.發炎或感染
子宮外孕的婦女大多數有輸卵管發炎、子宮感染、骨盆腔發炎、淋病或披衣菌感染,進而導致輸卵管疾病,增加子宮外孕的危險性,另外,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能增加宮外孕的風險。
2.輸卵小腹要如何瘦管問題
若輸卵管有沾粘、損壞,甚至手術重建過,都可能增加宮外孕的危險性。
3.避孕使用、避孕仍懷孕
若有在避孕、輸卵管結紮後,仍意外懷孕,則有很大的機率是子宮外孕。不過若有正確使用避孕藥或避孕器,發生子宮外孕是相當罕見的。
★圖片為版權照片,由達志影像供《ETNEWS新聞雲》專用,任何網站、報刊、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,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!
FD4317FAE23F58CD